“中国要强,农业必须强;中国要美,农村必须美;中国要富,农民必须富”。当前,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,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,农业规模化、标准化、组织化、集约化水平持续提高,农业农村经济对金融支持和服务有着越来越迫切的需求。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进一步强农、惠农的重大决策,有效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,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召开了全面推行“财政惠农信贷通”融资试点工作视频会议,动员部署全省农村信用社(农商银行)以此次省委、省政府创新推出“财政惠农信贷通”业务为契机,不断提升支农支小工作水平、创新服务产品、解决“三农”融资难题,全面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。
高度重视融资试点工作,作为当前重点工作层层推动。8月29日,省联社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召开了全面推行“财政惠农信贷通”融资试点工作视频会议,正式在全省范围内启动“财政惠农信贷通”融资试点工作,成立了由省联社主任k同志任组长的推广领导小组,下设办公室在省联社信贷管理部,负责“财政惠农信贷通”推进工作的统筹、督促、协调、指导和管理。各地市成员行社也根据会议要求和工作部署,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亲自负责的工作领导小组,明确落实具体工作责任人,通过层层抓落实,做到组织有力、推进有序。
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力度,调动农民产业化生产积极性。为及时将省委、省政府及农村信用社的惠农政策传导至广大农户,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产业化生产积极性,对优质农户和特色产业进行有力扶持,让广大农户及时了解申贷条件及办贷流程。全省各地市成员行社充分利用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、贴近农民的地缘优势,广泛开展“扫村”、“扫户”式营销、上门进行特色支农信贷产品宣传和政策讲解,大大增强了广大中小型农户产业化发展的信心和决心,使“财政惠农信贷通”政策深入人心,吸引了很多有想法、有技术但苦于没有资金支持的青壮年留在农村、从事农业,有效解决了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。
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给农业发展插上金融的翅膀。此次“财政惠农信贷通”融资试点工作主要以支持三农为主,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以及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旨在推动高产、优质、高效、生态、安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。全省各地市成员行社在9月20日前,全面完成了与当地农工部、财政局、农业局、林业局合作协议签订事宜,并根据《关于做好“财政惠农信贷通”融资试点工作紧急通知》的文件精神,深入田间地头,进行调查摸底,按照财政风险补偿金总额8倍的额度要求,做好授信工作,确保有限的信贷规模优先满足“财政惠农信贷通”业务,做到“早授信、早投放、早见效”。
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,树立支农主力军的良好形象。 “财政惠农信贷通”是今年我省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项重点工程,作为入围合作银行,全省各地市成员行社在办贷过程中,严格根据《江西省“财政惠农信贷通”合作框架协议》及《县(市、区)“财政惠农信贷通”合作协议》要求,规范操作流程,严格执行贷款利率优惠,实际执行利率按银行贷款基准利率,上浮不超过20%计取;不收取贷款利息以外的任何费用;开通“财政惠农信贷通”业务绿色通道,公示办贷时效,切实提高办贷效率,全面树立了江西省农村信用社(农商银行)支农主力军的良好形象。
截至12月14日,全省农村信用社(农商银行)“财政惠农信贷通”业务调查户数为7444户,拟授信金额226825万元;审批通过1600 笔、金额83908万元,为全省871户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提供了资金支持,充分发挥了金融杠杆的作用,引导金融资本进入农业领域,为全省农村信用社(农商银行)“财政惠农信贷通”工作的实施和推广开了好头。